在貧困的農村,“因學致貧”也是另一個客觀存在的問題。昭通市制定的貧困戶精準識別“五看”工作法中,除了貧困群眾的吃住問題,最關心的就是“家中有沒有讀書郎”。在走訪的過程中,潘若嬋經常會給有孩子上學的貧困家庭講解省里的教育扶貧政策,以打消他們的后顧之憂。
2017年11月,新寨村駐村工作隊收到一封來自云南師范大學楊同學的感謝信,感謝信里說,因為扶貧工作隊的吳兵通過“金秋助學”幫她申請了2000元的助學金,才讓她能夠繼續學業。“不讓一個貧困學子因貧失學”,這是新寨村3名駐村隊員的“扶智”目標,半年來,他們已通過“雨露計劃”“金秋助學”等幫助了21個貧困學子。
潘若嬋說,2018年駐村工作隊的首要工作任務,是建立一個新寨村優秀貧困學子的數據庫,除了政策性的幫扶,他們還想為孩子們爭取更多的社會幫扶。
4.走完脫貧攻堅的最后一公里
2017年10月18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針對扶貧工作提到,要“注重扶貧同扶志、扶智相結合,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,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,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,貧困縣全部摘帽,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。”潘若嬋所在的新寨村地處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區,扶貧的任務仍然很嚴峻。
從村委會的樓上看去,層層疊疊的大山將村子與外面的世界阻隔開來,山上騰起的霧氣,顯示著山的高聳和偏遠,村委會不遠的山腳下有一批集中的易地搬遷房。